Friday, August 11, 2006

蒼薩祖古仁波切



蒼薩祖古仁波切 ( Tsangsar Tulku Rinpoche) 於1973年出生在藏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地區,出生時天空出現許多瑞相。仁波切稚歲便能辨識出上一世關房法器及日常用具,七歲時就能誦讀經疏,十三歲時,即修行閉關多達三年,閉關圓滿後擔任經堂裏的主持。仁波切多年專修密乘最深奧的經典,時值十九歲時,幾位尊者發現仁波切就是大修行者「納杰塔杰將措」(Ngakgyu Dargye Gyatso)的第四世轉世,受證坐床後即為「蒼薩祖古仁波切」。
  
求法心切的仁波切後來又繼續在尼泊爾學院、四川成都晉美彭措法王五明佛學院就讀。之後為了追求更深奧佛理、續佛慧命,仁波切辭謝了經堂主持的職務,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前往尼泊爾的噶寧寺院,追隨成就甚深、令眾人景仰的祖古烏金仁波切(Tulku Urgyen Rinpoche)研修許多深奧佛法經典。烏金仁波切是蒼薩仁波切的叔公,在1995年烏金仁波切為到訪的蒼薩仁波切所寫的介紹文字中,明白揭露了仁波切轉世所被賦予廣傳巴龍噶舉(Bamrom Kagyu)法脈的重責大任。
  
巴龍噶舉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之一支派,傳承保留者都稱之為「蒼薩」,其中修行證悟極高、證量極為殊勝的莫屬其米多吉仁波切 (Chimey Dorje Rinpoche) ,即為烏金仁波切之父親,也就是蒼薩祖古仁波切之曾祖父。因此目前仁波切肩負廣傳巴龍噶舉法脈、籌募昌薩拉郎寺重建善款、寺院僧眾生活資糧與僧眾修行教導之佛行事業重責大任,因而四處弘法、普利眾生,足跡遍達新加坡、台灣、馬來西亞、尼泊爾、中國。

Thursday, August 10, 2006

寺院重建工程



在1959年中共部隊進駐西藏地區與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摧殘下,蒼薩拉郎寺建築及佛法僧眾的修學,皆遭受極嚴重的破壞,原址僅剩破舊精舍,內有寧瑪派和噶舉派的數十位喇嘛。1981年改革開放後,佛寺在仁波切的父親久美多吉仁波切(Gyurmey Dorje Rinpoche)苦心運作下,以極貧乏的資源修整過去遭破壞,已經不堪使用的寺院建築。

目前進行中的建寺工程極為艱困,建築材料、木頭、石頭需由犛牛由山下背負上山,用著很原始的方式建寺。整體建寺所需金額頗巨,依目前寺方的經濟並沒有足夠能力完全承受,因此建築材料只好依據所能負擔的能力慢慢的買進,其中還有必需支持付廠商的工程費用與工資。

蒼薩拉郎寺

2005年夏初的蒼薩拉郎寺

蒼薩拉郎寺(Tsangsar Lhalam Monastery)位於青海省玉樹州曩謙縣吉尼賽鄉,地處高山偏遠海 拔5000公尺以上之山嶺。佛寺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了,寺院週圍充滿著許多獨特而殊勝的象徵,分別代表著寂靜、懷柔、增長、威勢和綿遠流長的佛行事業,是一個無比殊勝的聖地,法脈將不間斷的傳承於後世。

寺院前身曾出現許多德高望重證得「虹光身成就」的修行大成就者,修持的力量猶如日光般的遍照藏區,擁有眾多真實修行的記載,昌薩拉郎寺因此而聲名遠播,成為藏東青海修行的重鎮。